警惕!高返利背後的企業冒名騙局
隨著線上投資熱潮湧現,不法分子瞄準公眾對高回報的逐利心裡或投資知識盲區,通過設計各種投資騙局誘使投資者入殼。 近期,新時代環球投資基金(簡稱「NTG」)關註到香港警務署發佈的《網上投資騙局運作方式 從假冒公司到假平台 教你7大防騙貼士》,指出「本港投資騙案日趨嚴重 市民需提高警覺全城防騙」(鏈接: https://www.police.gov.hk/offbeat120/scam/how-online-investment-scams-work.html#method );亦留意到有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被無辜捲入企業冒名騙局中:該公司發佈的《對使用本公司名義之涉嫌詐騙行為報警及發佈反欺詐聲明》,指出其发现以未經授權使用公司名稱在網上發佈投資平台及應用程式,試圖欺騙公眾參與非法投資項目的涉嫌欺詐活動(鏈接: https://uploads.strikinglycdn.com/files/d2560553-dc06-43e2-a169-caa866c0b9a0/c_20250723.pdf )。 NTG發現,類似企業冒名騙局,設計精密、迷惑性強。為幫助公眾提升風險意識,避免落入投資陷阱,NTG現結合「企業冒名騙局」向公眾進行提示。此類騙局的典型作案特點包括: 1、全面造假:非法盜用企業名稱、商標、高管信息,偽造帶有企業印章的授權文件,營造「正規授權」、「實力雄厚」假象。 2、虛假平台:搭建高仿應用程式或網頁,設置「每日簽到零錢」、「大轉盤抽獎」等誘人功能,初期給予小額返利博取信任。 3、高利誘餌:承諾遠高於市場平均回報的投資機會,如「每月固定收益20%」,利用人性貪念快速吸引資金入局。 實際上,此類騙局具備鮮明且危險的共性特征,NTG在此提醒公眾務必認清騙局本質。一方面,利用公眾對知名企業的信任感,通過偽造文件、製作看似專業的應用程式或網頁,模仿正規企業,極大增強了欺騙性,也因而降低公眾的戒心。另一方面,所謂「高返利」並非真實投資收益,而是依靠後續投資者的本金來支付前期投資者的「收益」。一旦新資金流入速度跟不上支付需求,騙局必然崩盤,使大多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冒用知名企業名義的投資騙局,其核心仍是利用人性的貪婪和對「權威」的盲從。NTG希望藉此提醒廣大公眾,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理性分析、多方求證,切勿盲目跟風。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這類騙局的監管和打擊...